足迹
叶轩魏忠贤无广告弹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6章 农业科技的分支,杂交水稻?(第3页)

  “准!”

  崇祯好奇的回应了一句。

  徐光启沉声道:“陛下,对于培育种子的事情,宋院长与臣聊过很多次,臣认为此理论上是可行的,理由有三,

  其一,氾胜之是西汉著名的农学家,他这本书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称之为三大农书,

  如果此法有问题,经历了这么多年,不说删掉此法了,但至少会在书中批注,但现在没有,那就是说明被历代农学家认可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成功,一是这项研究耗费的物力、人力、财力等根本就不是个人能支撑的,二是历代高层不重视。

  三是研究是书籍少、对农业的认知不够。

  恰恰这三点在现在都不存在,西汉离现在已经一千六七百年了,历朝历代的农书数不胜数,有无数的经验可以借鉴。

  陛下和朝廷对农业研究的重视、投入的财力、给予的支持等,都是华夏历朝之最,我们欠缺的是时间而已。

  其次,据臣所知,据朕所知三河马就是杂交来的,骡子还是马和驴杂交来的,还有果木的嫁接等,动物都能完成跨品种的杂交,那植物也是可以的。

  第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多余的研究方向,既然如此,那不如先做着,

  成功则罢了,失败了也是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是给后来人排除了一条错误的路。

  臣记得,陛下当初对臣和院中的几位主事说过,研究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前进,最终结果不一定正确或者满意,但研究过程的发现才是最重要的。

  请陛下给农业研究院一些时间。”

  “陛下,臣赞同徐院长的想法!”

  “陛下,请给农业研究院一些时间!”

  徐光启的声音刚落,工业研究院的院长王徵、岐黄研究院的院长张景岳两人站了起来,朝着崇祯躬身。

  他们都是搞研究的人,自然是明白这其中的难度,但更知道未来的潜力。

  见状,崇祯看着徐光启,轻声道:“徐爱卿,还记得朕送给你们火器研究院十六个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