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叶轩魏忠贤无弹窗免费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18章 八千万两巨款,算账小能手(第2页)

愚公移山诸位都独过,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一次水患死难的百姓,按照这个理论,能生出数千、上万的百姓,能产生多大的价值?

人只要活着,就能有无限的可能。

重要的是,盛世降临还有百姓死在水患之中,这实属不应该。”

“其次,运输成本的降低,按照平均节省五百里算吧,蒸汽机战船百里耗煤一千斤,五百里就是五千斤煤,煤炭价格百斤一钱三,也就是说五百里能省六两半白银。

江淮运河开通之后,海贸、海运等等全部进入正轨,至少有万艘商船来回长江、淮河和江淮运河之间,一月两趟算,一年就能节省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如果让商人把这节省下来的银子交给朝廷,他们愿不愿意?

肯定是愿意的,因为这不仅是节省白银,更是节省时间,相通时间内走的次数越多,赚到的就越多。

八千万两也就是五十多年的时间,江淮运河总不至于五十年都用不到吧。

更重要的是节省煤炭,朕和你们说过,煤炭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消耗一点,现在能节省一些,就能多给后代子孙留一些。”

“第三,灌溉,江淮运河河途径一千五百里地,颍河也是千里,能灌溉多少的良田?

伊水、洛水的水不会因为你挖了一条江淮运河后就减少了,它会流向大海,进入大海就无法用了,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大的利用起来,造福百姓。”

“第四,要致富先修路,运河也是路,连通三个布政司,运河所在区域三五百里就被盘活了,沿途大城,会贡献多少的赋税?

朕打下的基础和底蕴,大明再有三百年国运是可以的吧,三百年间收取的赋税还没有八千万两吗?”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修运河的主要目的是拉动内需、循环起来,藏富于民,让百姓有银子,运输、灌溉、防洪,只是附加价值。”

“京杭大运河自隋炀帝时期至今已经千年了,依旧发挥了着重要作用,没有京杭大运河,北京城能成为大明的国都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句玩笑话。

江淮运河将如京杭大运河一样,以前能用,现在能用,未来数百年依旧能用,造福华夏万千子孙后代的事儿,必须要让。”

皇帝化身算账小能手,一笔又一笔的账,一共算了五笔。

每一笔的收益眼前看似不多,但积少成多都能让大明赚的盆记钵记。

尤其是皇帝的第一笔账的总结,在盛世中还有人大量百姓死在洪水中就是朝廷的耻辱,这话铿锵有力。

将百姓放在心中的人百姓们才会将他高高举起。

可以预见,等决策在大明日报上刊印的时侯,百姓们看到这句话的时侯该会引发多大的轰动。

还有皇帝的最后一句,不仅是为了大明,更是为了华夏后代子孙,这是大格局。

“况且,江淮运河是要消耗很多,但对大明财政来说也不是很多,完全可以负担。”

崇祯再次出声了:“毕爱卿,你给诸位算算大明每年的收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