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武川军人集团及关陇集团和其对唐朝的影响(第2页)
起义失败后,北魏把20多万被俘的六镇军民安置在冀州、定州、瀛州这些地方。但是由于河北遭了水旱灾害,六镇军民心里的怨气更深了,又在琢磨新的起义势头。
525年,柔玄镇的士兵杜洛周在上谷起义,打下了燕州、幽州,但是没多久就被打败了。鲜于修礼也在定州起义,后来葛荣拿到了领导权,打下了殷州、冀州,但是最后被尔朱荣给镇压了。
六镇之乱对北魏的政局影响大得很哟,北魏的军事力量散了架,军阀冒了出来,最后导致朝代都换了,人事布局也变得大不一样。六镇起义虽说失败了,但是六镇的贵族却得了势,对历史的走向影响大得很。
六镇之乱改变了武川豪强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遭欺压得厉害,生存条件差得没法,这就是导致镇民跑去搞反抗斗争的关键因素。
武川集团是以武川军人为主的军人政治集团,它的形成是集团的组织者贺拔岳和参与者武川军人以及其他身份来源的人基于共同的利益,在这乱糟糟的世道里求生存,谋好处,在双方相互作用下弄出来的结果。贺拔岳因此能够组织形成武川军人集团,还成了集团的领袖。
宇文泰兄弟在投降尔朱荣后遭了猜忌。宇文洛生被杀,宇文泰据理力争才没遭,但是在朱尔荣那里没得到重用,所以,贺拔岳因为和宇文泰的情谊,把他收在自己手下,这也给后来宇文泰统治下稳当得很的武川军阀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武川军阀的创立过程来看,不难发现,武川军阀的基本组织特点是武装,核心是武川军人。但是武川军阀要想长远发展,不只是要军人,更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军事知识、领导知识的支撑,而这就给后来的武川军人和关陇士人的矛盾埋下了祸根,也成了导致关陇政权变形的导火索。
武川军人集团和后来形成的关陇集团之间的关系是密切且复杂的。武川军人集团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力量,而关陇集团则是以武川军人集团为基础,进一步吸纳和融合了关陇地区的其他势力形成的一个更为广泛的政治军事集团。
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聚合贺拔岳之众,保存了这一武川军人集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陇集团的形成与北魏时期战略政策的变化和官僚阶级、统治阶级的战争需求密切相关,宇文泰将关陇集团过去的力量重新整合,赋予集团内部的武将们权力和地位,也为该集团构建了政治秩序。
在关陇集团构成上,以武川军人集团和关陇地区的豪族势力共同为基础。宇文泰在扩大武川军事集团的力量时,网罗关陇豪族势力加入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的成员是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其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徒之事。
关陇集团在北周、隋唐时期的统治集团中占据了很重要地位。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世家都出自这个集团之中。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杨姓世家的始祖杨忠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关陇集团内部的力量对比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宇文泰时代,武川军人确立了他们在关陇政治联盟的主导地位,但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北周建立后,宇文护执政时代,原有的柱国体系崩溃,宇文氏在关陇政权的核心地位最终确立。到了隋朝,关陇集团的势力随着宇文泰的领导走向最高峰,掌握着国家政治与军事的话语权。
在关陇集团初期,朝廷实行了三长制度,这实际上是孝文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这项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影响如下:
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废除了宗主督护制,创立了三长制,目的是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
三长制的具体规定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这意味着每五家设立一个邻长,每五个邻(即二十五家)设立一个里长,每五个里(即一百二十五家)设立一个党长。
三长的职责包括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
最初,三长制的建立确实帮助北魏解决了很多政治问题,但随着北魏的逐渐变迁,三长制逐渐发展得不正常。
一般情况下,三长制形成了层层的基层管理模式。由于这些官职在国家基层社会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国家提供了比较优惠的条件,所以很多人都想当三当家,其中包括一些有权有势的地方地主。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对于当时的下层社会来说,国家给予的优惠条件就比较优厚了,对大多数人中的一些是免税或免除兵役的。但是对于上层社会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对于上流社会来说不算啥子。主要原因是三位长老几乎可以掌管当地所有的事务,这有利于他们有效垄断地方,为家族谋取利益。
平时,三位长需要处理很多地方事务。经济上,要帮助国家扩户,保障国家税收;以及处理他们的生活问题,管理当地公共资源,干扰当地司法;特殊战争时期,要时刻与中央保持联系,随时汇报当地情况。
长们的事情比较重,所以有时候没办法全部照顾到。再加上他们手中没有实际权力,执行这些事情会极其困难。
三位高僧有罪,不如自己,更能宽容。从今以后,有一个人私了,犯法了。邻里为首,党和党都降低了。加上这些连坐,给三位首长办事时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行政效率大打折扣。
可能还不如一些土豪处理得好,地方威信也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原有的政治意义,而被一些土豪所取代。自然,这种制度到了北魏就消失了。
三长制度的出现,是为了管理好社会组织,不至于造成大乱(其实三长没有实际权力,但能在历史舞台上长期生存)。随后,均田制很好地限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一部分人手中的经济基础不会增长太快,从而限制了权力的增长)。
这是在武川军人集团向关陇集团转化过程中的事。话回到关陇集团身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