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车车讲史:唐事新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晋阳起兵,主谋是李渊,李世民等只是胁从(第2页)

据《资治通鉴》记载,晋阳起兵并非李渊之本意,而是李世民利用形式,强逼所为。当时刘文静受李密牵下狱。在狱中,刘文静对李世民提出了入关中,夺天下的战略规划。李世民说,君言正合吾意。这说明李世民早有起兵的想法,他开始私下里谋划部署,渊不知之也。李世民还通过刘文静结识了裴寂,两人合谋,以晋阳宫人侍渊。醉酒之际,裴寂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

从这里的史料来看,李世民是晋阳起兵的主要谋划者,李渊只是被动胁从,这会是真的吗

笔者以为,可能性很小。

站在李渊的角度,他对起兵的态度是认真的,也是积极的。

关于李渊起兵,《大唐创业起居注》与《资治通鉴》的记载截然不同。李渊当时认太原留守,李建成等还在河东。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从这里可以见到,李渊有反隋的打算,他只是在等待时机。

把晋阳起兵这样重大事件的发起,完全归功于李渊或者李世民,是不可能令人信服的。要知道,每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晋阳起兵的发起,有李渊父子本身的想法,也有许多他们之外的原因,客观上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之使然。

作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李渊一直都在密切关注周围及国家形势发展。在大业六年之后,农民起义正纷纷出现时,李渊就针对这一现实,谋划了李家的前途。

那时,李渊为隋朝朝廷的殿内少监,宇文士及担任奉侍,两人深自结托。不久之后,宇文士及跟随他哥哥宇文化及到了黎阳。李渊以手诏召之。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使密贡金环。李渊得知宇文士及非常开心,就对身边亲信说:我与士及,素经共事,今贡金环,是其来意也。

宇文化及后来被窦建德擒获。宇文士及投降了李渊。宇文士及对李渊说:臣早奉龙颜,久存心腹,往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后于汾阳宫,复尽丹赤。李渊笑着对裴寂等人说: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后。这说明,李渊很早就注意时局变化了。

一般的正史,很多认为李渊的个人能力很有限,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李渊与他身边人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他的深谋远虑。这里要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武士彟,他是并州文水人(今山西省文水县)。李渊早年汾、晋之间行军作战时,常受其接济。后来李渊为做了太原留守,就其说当同富贵耳。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李渊心中早已有起事的打算,同富贵,就是建立起新的国家。

刘文静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李靖为马邑郡臣,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以上记载,表明李渊在其周围的人看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只是他不轻易表态,城府更深罢了。

李渊身边的很多人对起兵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首先是李世民。

李世民在谋划和推动晋阳起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见隋室内乱,有了安天下之心。这时候,有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士刘弘基从辽东亡命太原,前来投奔李渊,与世民善。左亲卫窦琮,也亡命在太原,素与世民有隙,每日自疑,然而李世民出入卧内,琮意乃安。这显示了李世民具的亲和力和政治头脑。在他身边,逐渐聚集起来一批亲信。

李世民早有起兵想法。

刘文静因与李密联姻而连坐下狱,李世民去探望,与刘文静商量天下事。刘文静说:天下大乱,没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才能不能平定天下。

李世民接着他的说: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事,只是人们不了解罢了。我来探望你,并不是儿女私情,而是想和你商量大事。

这说明李世民早已有了的打算。

李世民请教刘文静怎样收拾天下局势。刘文静认为,此时已天下大乱,只要有一位深得民心的真主,夺取天下易如反掌。

按刘文静的谋划,从太原起兵,半年内攻入长安,然后平定天下。这说到了李世民心里。

李世民利用不利形势,及时对李渊进行规劝,逼他起兵。

李世民认为此天授之时也,李渊很是认同,在这种情势下,对有政治头脑的李渊来说,使他犹豫的就是起兵的时机了。

李世民的一系列行动,加速了李渊的起兵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