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起兵,主谋是李渊,李世民等只是胁从(第3页)
李世民的一系列行动,加速了李渊的起兵打算。
李渊害怕儿子的急躁会打乱起兵部署,他只能答应李世民。
李渊对李世民说: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家亡驱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李世民行为加速了晋阳起兵,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刘文静是谋划和推动晋阳起兵的参与人之一。
大业九年(613年),杨广出兵征高丽,杨玄感借机起兵反隋。
李密同杨玄感关系密切,还做了杨玄感的谋士。可起义很快失败了,李密自然成了官府要缉拿的重犯。按照隋朝法律,李密犯下了灭族之罪。
刘文静与李密连姻,因此被关进了太原监狱,判了死刑。对刘文静来说,呆在牢里,迟早都是个死。他想。如果这时候时李渊起兵了,自己也参与了进来,日后不的起兵成功与否,他至少能躲过这一死。所以他想,要设法加速李渊父子的起兵。所以说,李渊有晋阳起兵的计划,刘文静加快了晋阳起兵的步伐。
刘文静为啥能加快李渊晋阳起兵的步伐这是因为,刘文静早看出了李渊造反之心,所以他才利用了这个机会。利用李渊起兵为自己解脱。刘文静在大业末年担任晋阳令,而李渊担任晋阳留守,两人间经常接触,文静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他还暗中研究了李世民,见李世民而异之,深自接纳。刘文静对裴寂说:此非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了解,因与李密连婚而下狱时,刘文静才敢对李世民提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的起兵规划。如没对李渊父子平时的观察,没有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刘文静的建议只会让他早早明归阎罗。
为使自己逃生,促使起兵加速。刘文静想尽了办法。在狱中,刘文静向李世民建议起兵,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但两人对李渊的态度不是很掌握。
刘文静知道裴寂与李渊关系密切,就想通过裴寂来游说李渊加速起兵。于是,他把裴寂介绍给李世民。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世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裴寂。裴寂就以晋阳宫人私侍接待李渊,经过几次以后,就现场逼迫李渊起兵。
这时候,突厥来攻,李渊等反突厥不利。杨广遣使来问罪,李渊心中自然有了一些想法。刘文静就抓住机会劝说裴寂,他作为晋阳宫监,他自己也知道用晋阳宫人接待李渊,死罪难逃,所以急切催促李渊起兵。这样,刘文静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所以说,李渊起兵的过程中,刘文静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刘文静犯了死罪,所以才在李世民、裴寂身上做尽文章,利用他们来造成李渊起兵的现实,使自己得以解脱。刘文静从牢中出来,就参与了招募军队和捉拿王威、高君雅的行动,成为晋阳起兵的领导人之一。
裴寂也是促成李渊起兵的人物之一。
李渊留守太原,与寂有旧,时加亲礼,每延之宴语,间以博弈,至于通宵连日,情忘厌倦。李世民和刘文静正是看到了裴寂和李渊的特殊关系,所以通过裴寂来促使李渊起兵。李世民将自己的计划告裴寂,两人设计了以晋阳宫人私侍李渊。
晋阳宫是隋炀帝的离宫,宫女是杨广私人所有。李渊于是犯下了杀头之罪,裴寂正是想借此来逼李渊起兵,这就出现了裴寂屡趣渊起兵的情形。
看似李渊是被迫接受了这样的结果。但事实上,李渊一直都在观望时局。只是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人急迫,迫使李渊做出了他们希望有的回应。这种情形下,李渊再不明确表态,会怎样其他人可能会越过李渊而起兵,到那时,必然打乱他的部署,整个形势很可能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裴寂的举动,促使李渊下定了最后的决心,起兵进入到实质的阶段。
李渊身边的隋时旧僚也时加速原因之一。
杨广征东后,李渊收罗了一批隋朝官僚和亡命徒,包括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等。这些人的加入,一方面表明李渊对隋已存二心;一方面,这些人也和刘文静一样,要加速李渊的起兵。
那时群盗并起,李渊以李世民讨贼为名,在郡县各募兵马。他派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等征兵,旬月之间,众至万余人。不仅如此,这些隋朝旧臣,还参与了捉拿王威、高君雅的行动,在起兵之初就起了一定作用。要想在当时混乱的局面下扩大自己的力量,李渊就需要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加入自己的队伍,然而这些人的加入,无疑会使李渊因窝藏要犯受到牵连,事实上与朝廷形成对立。
对隋廷来说,这些逃到李渊这里的隋庭旧臣,都是缉拿的要犯。做逃兵是死罪,朝廷已经容不下他们,要想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反隋。这也是当时李渊父子起兵的需要。
晋阳起兵,虽是一系列因素综合的结果,可李渊在这一过程中显然是处在了主动的位置上,客观上设定了起兵的基调。这从后来攻打西河郡、晋阳誓师等军事行动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关于正史中记载的李渊怯懦的形象,估计是因为李世民得位不正而修改史书所致。
所以,晋阳起兵的主谋是李渊、李世民等只是胁从而已。这是一个历史的真相。